- 时间:2025-10-10
- 来源:兰州晚报
据兰州晚报报道 随着国庆与中秋双节假期的落幕,电影市场成绩单也出炉。灯塔专业版显示,今年全国国庆档(9月30日至10月8日)电影市场总票房达18.35亿元,观影人次5007万,展现出强劲的文化消费活力。兰州电影市场表现不俗,以915.31万元的票房成绩,吸引24.6万市民走进影院。
以家国情怀激发观影热情
10月6日,记者走访城关区万达影城、万象影城、兰州中心IMAX空间站影城等,大厅内人头攒动,前来观影的市民络绎不绝,不少人带着家人、约上好友,“组团”走进电影院。
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作为该系列的最终章,是今年国庆档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。观影现场反响热烈,不少观众看得热泪盈眶。
电影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聚焦第五次战役后至签订停战协议期间的作战历程,其中的这场谈判历时长达747天,打破了世界军事史上最长停战谈判纪录。在这过程中,前线的战火从未停歇,上甘岭战役、金城战役艰苦卓绝,但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向敌人宣告中国人“打,奉陪到底”的坚决态度。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采用“边打边谈”双线并行的讲述方式,铺叙多条战线,令观众一睹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捍卫家国尊严与和平的历程。
“这部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苦,和很多战争片不一样,有战场上的激战,也有谈判桌上的艰辛。”观影结束,市民刘女士走出影厅,眼眶微红,“电影对‘边打边谈’的刻画很饱满,也让我重新认识到‘弱国无外交’的真谛。”
在假期,还有不少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一起观看。“这是一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,让孩子了解那段历史,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,非常有教育意义。”市民张先生带着上三年级的儿子一起来观影,“假期中,学校布置了作业,让孩子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,我们一家人决定来看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,通过电影让孩子明白,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浴血牺牲,牢记这段历史,记住英雄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。”
今年国庆档最显著的特征是家国题材全面领跑,爱国主义与历史叙事成为银幕主旋律。档期票房冠军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延续前作热度,以深刻的历史还原和震撼的战争场面,唤起观众对英雄先烈的深切缅怀,最终斩获超4.5亿元票房。紧随其后的是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影片《731》位列档期票房排名第二,目前总票房突破18.68亿元。第三名《刺杀小说家2》则凭借前作积累的口碑与精良的视效制作,贡献近3亿元票房,成为档期内商业类型片的代表。
假期后有望发挥票房长尾效应
值得注意的是,档期内影片题材丰富且精彩纷呈,涵盖现实主义、历史战争、奇幻冒险、家庭喜剧等。由新锐导演万力执导的《震耳欲聋》凭借其独特的题材选择和深刻的社会关怀,成为档期“口碑黑马”。影片讲述檀健次饰演的律师李淇因出身听障人士家庭,被卷入一场听障人士反诈案的故事。影片通过大量手语对白与沉浸式音效设计,让观众“听见”无声世界的呐喊,被多家媒体誉为“年度最具人文关怀之作”。
此外,由王安宇、张天爱主演的《毕正明的证明》。该片将主要场景聚焦在火车这个狭小的空间中,讲述警察毕正明的卧底故事,兼具悬疑张力与黑色幽默。电影以扎实的剧作和凌厉的剪辑,讲述了一个精彩的反扒故事,虽票房未进前三,但引发了影迷热烈讨论。
然而,并非所有新片都迎来高光时刻。备受期待的历史史诗《三国的星空第一部》与集结了金城武、梁家辉、刘青云的警匪动作片《风林火山》表现平平,票房与口碑均未达预期。业内人士分析,前者因叙事结构松散、人物塑造单薄而遭遇批评,后者则因剧情套路化、创新不足被观众“用脚投票”。这反映出在观众审美日益成熟的当下,仅靠IP或明星效应已难以保证市场效益,内容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。
记者 任泽昕 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