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时间:2025-08-07
- 来源:每日甘肃网-甘肃经济日报
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。兰州新区管委会供图
新甘肃·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明娟
7月31日,兰州新区第五次摘得“投资吸引力新区”桂冠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一座国家级新区13年跨越式发展的肯定,更是中国西部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交出的亮眼答卷。
从“风吹石头跑”的戈壁荒滩到“产城共荣”的现代化新城,从区域经济的“跟跑者”到西部开发的“排头兵”,兰州新区的蜕变,既是践行“产业强区、创新驱动、产城融合”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,更彰显了其在西部开发浪潮中的标杆价值。
经济总量“火箭式”跃升:从跟跑到领跑的实力蜕变
翻开兰州新区的发展答卷,数据的跨越令人瞩目: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不足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448亿元,增长近90倍;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至72万人。经济增速连续领跑国家级新区,使其成为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、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。
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地区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。兰州新区在此领域同样成绩斐然,从2011年的不足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40亿元,增幅达68倍。大规模投资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园区打造及重大产业项目引进:“一环两横两纵”铁路网与8条对外通道织就陆空联动交通网络;综合保税区、国际航空港等开放平台协同发力,让曾经的闭塞之地变身联通欧亚的枢纽;中川国际机场持续扩建,年旅客吞吐量达3800万人次、货邮吞吐量30万吨,成为连接国内外的重要航空枢纽。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,为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筑牢了根基。正如兰州新区管委会负责人所言:“坚持‘项目为王’,以实干破解发展难题。”这正是高增速背后的实干密码。
产业集群“链式爆发”:千企聚力构筑现代产业生态
兰州新区的快速崛起,得益于精准的产业定位与高效的政策扶持,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落地,推动了产业多元化发展,使其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。
13年来,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优质项目1300多个,总投资达6100亿元,在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等领域构建起完整产业链。绿色化工园区内,东方希望等龙头企业带动医药中间体产业集群蓬勃发展;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中,宝武、海亮等“世界500强”企业加速建设全国最大铜箔基地……这正是新区“招大引强、聚链成群”行动的生动体现。
如今,兰州新区绿色化工领域龙头引领,医药中间体、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势头迅猛;新能源新材料领域“世界500强”齐聚,全国最大铜箔基地加速崛起;装备制造领域坐拥“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”招牌;生物医药领域,百林科、原子高科等企业填补多项技术空白,创新成果频出;数字经济领域,互联网国家骨干直联点、云计算产业园筑牢数字根基;现代服务业领域,京东亚洲一号高效运转,航空维修、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。
营商环境“磁场效应”:软硬兼修打造宜居宜业高地
区域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,兰州新区的“吸引力密码”,在于构建“软环境”与“硬配套”并重的发展生态。“企业开办30分钟办结”“工程审批时限仅为国标三分之一”,兰州新区以“极简审批”刷新政务服务速度。依托省级经济权限与先行先试优势,“交地即交证”“高频事项零跑动”等创新举措,让这片土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。
西部最大科教园区汇聚17所院校、15万名师生,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;研发投入强度超3.5%,84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推动500余项成果转化,创新活力持续迸发,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。更可贵的是,发展成果惠及民生:绿化率从不足5%提升至36%,“15分钟便民圈”覆盖全城,“全国医防融合试点城市”“绿色发展优秀城市”等称号,让72万居民共享生态与发展红利。
从戈壁荒滩到活力新城,兰州新区的13年,是中国西部开发从“政策输血”到“自我造血”的转型缩影,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地的生动注脚。站在新起点,这座新城正以产业集群化、城市现代化、生态宜居化的实践,为西部高质量发展谱写更精彩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