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甘肃经济信息网!
首页 / 经济动态/ 正文
张家川县 “草经济”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
  • 时间:2025-09-24
  • 来源:天水日报

新天水·天水日报记者 刘晓亚

  金秋时节,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玉米地里机器轰鸣,成捆的秸秆经铡切揉搓后被压实打包,化身为整齐的青贮饲草墩;在青贮加工车间内,自动化设备不停运转,将田间“废料”转化为优质饲料。如今,青贮饲料产业已在该县形成“种植、加工、收贮、流通、销售”的完整链条,不仅为畜牧产业充实了“粮袋子”,更让“草经济”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。

  为推动青贮饲料产业发展,该县建成张川镇、马鹿镇、龙山镇、刘堡镇、连五乡万亩饲料玉米种植基地5个,千亩饲料玉米种植示范点15个,年产青贮饲料超40万吨,可满足15万头牛的饲喂需求。这种“草畜一体”模式,既解决了养殖户“饲料贵、采购难”的痛点,还让种植户通过“卖玉米+搞养殖”实现双重增收。

  “以前饲料要从外省买,现在本地秸秆就能满足需求,一年能省5万至6万元。”连五乡种植户毕义哈说。

  “今年我养殖了100多头牛羊,每年需要1800多吨饲草,自家种有128亩饲料玉米,还收购了100多亩饲料玉米进行青储加工。走种养结合的路子,既可降低饲养成本,又可提高牛肉品质,仅饲料玉米种植每年能节约17万元。”连五乡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石少祥说。  连五乡今年采用“政府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通过土地流转、社会化服务及订单收购,带动全乡农户种植饲料玉米2万余亩,预计可收贮饲草8万吨。

  张家川畜牧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,全县今年种植饲料玉米13.94万亩,眼下已进入收贮黄金期,为确保收贮工作高效有序开展,畜牧部门抢抓有利时机,组建社会化收贮服务队,推进收贮工作,力争在10月下旬完成收贮任务,预计青贮饲草达50万吨以上,可满足16万头“张家川红花牛”的饲喂需求,实现“本地草养本地畜”的闭环供给。

  据了解,2024年全县参与饲料玉米种植的农户户均增收达1.2万元,产业链带动就业超8000人。此外,全县还加快推进饲草加工园区建设,引进青贮打包机、秸秆揉丝机等设备200余台(套),发展青贮饲料加工点32个,年加工能力达50万吨,推动饲料玉米从“初级产品”向“优质饲草”升级,延伸产业链、提升附加值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形成“种植—加工—收贮—流通—销售”全链条发展格局,饲料玉米产业年产值突破3亿元,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。该县目前正在申报“甘味”饲草区域品牌,同时推进饲草加工园区二期建设,计划配套冷链仓储和研发中心。按照“四区发展”规划,该县正构建西部饲料玉米主产区、中部特色饲草示范区、东部生态草生产区、北部草产品加工区的产业格局,推动饲草产业向“精深加工+品牌运营”升级。到今年底,全县饲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比重将达90%,现代饲草综合产值将有望突破10亿元,将建成辐射陇东南、连接宁青的饲草交易配送中心。

  从田间秸秆到“黄金饲料”,从单一产业到循环生态,张家川的“草经济”正以蓬勃之势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