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时间:2025-10-20
- 来源:每日甘肃网-甘肃日报
张文博
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“牛鼻子”,更是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,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,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。一年来,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,我省紧扣“七地一屏一通道”发展定位,不断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经济体制改革,核心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。甘肃以体制重构激发内生动力,推动“有形之手”与“无形之手”协同发力。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打出政府职能转变“组合拳”: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100%,“无感续证”“零证办理”等创新让企业群众“零跑腿”;构建“1+10+N”政策体系,推行“标准地+承诺制+代办服务”改革,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,审批时限压减59.3%。同时,国企改革成效显著,推动15组38户企业整合,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,国有资本“压舱石”作用更加凸显。创新“财政+金融”服务矩阵,健全激励约束机制,推动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。
产业是经济的筋骨,改革是产业升级的引擎。面对“大而不强、全而不优”的困境,甘肃以改革破题、创新赋能,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跃升。深入实施“智改数转网联”行动,兰石、酒钢等企业数智转型成效显著,实现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,传统产业“老树发新枝”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庆阳“东数西算”、金昌“绿电+算力”模式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,新兴产业“新枝结硕果”。通过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制”等机制,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10%,金川集团攻克“4N5无氧铜板带材”制备技术,酒泉大禹节水推广智能滴灌系统,“甘肃智造”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。
改革是提升开放能级的“助推器”。甘肃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以制度型开放打通内外循环堵点。“铁路快通”“机坪直提”提升物流效率,兰州至塔什干全货机航线复航,“中吉乌—阿”铁公联运班列开行,多式联运体系加速成型,国际物流网络持续完善。兰州、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档升级,兰州新区综保区落地亚麻籽保税加工项目,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。在“引大引强引头部”行动的推动下,上半年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21.1亿元,同比增长37.2%,兰洽会签约额再创新高,甘肃正成为海内外客商争相投资的热土。
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作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,甘肃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。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,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,建立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协同联动机制,筑牢生态环境安全“防火墙”。推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建立流域生态协同治理体系,探索科学化治沙模式,黄河干流连续九年保持Ⅱ类水质,荒漠化治理率突破63%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推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向改革要动力,以改革激活力。一年来,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良好,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,交出了高开高走、效速兼优的优异答卷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,甘肃必将在新征程上写下更绚丽的高质量发展篇章。